⊙王鲁光同志生平
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残疾人事业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218厂军事代表室正师职军事代表、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副理事长
王鲁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
于2005年2月20日5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王鲁光同志于1946年11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县
1953年起先后就读于湖北武汉中南军区第一小学
北京十一学校
北京第四中学
北京第八中学
1965年9月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光学仪器专业学习
1970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827部队五所见习技术员
空军航空兵第二十三师十六大队军械员、军械师
于197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2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218厂军事代表室军事代表
2002年5月退休(享受副军职待遇)。
1972年12月因意外事故身体致残后,没有消沉,积极与病魔抗争,将毕生精力投身于中国残疾人福利事业
1984年先后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副理事长
兼任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副主席及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长
1987年至1990年担任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常务董事
1990年至1991年担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理事会筹委会副主任
历任第一、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988起担任北京十一同学会会长
1993年起兼任北京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至四届监事会监事长、
第五届监事会首席监事
王鲁光同志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后代,出生在炮火硝烟的解放战争中,童年时代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继承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坚强意志,在与病魔抗争的三十余年中,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最早倡导者和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杰出领导人,优秀的社会活动者。
早在八十年代初期,王鲁光与其挚友邓朴方同志遵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遗愿,并在老一代革命家及大批社会知名人士的关怀与帮助下,共同倡议并创建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1984年3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后,王鲁光同志担任秘书长,他以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更以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品德,广泛联系社会,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地工作。为基金会的筹备工作,他熬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为每一笔筹款,他曾四处奔波,多少次卧倒在病床上;为保障数千万残疾人的利益,他无数次深入基层,了解残障人的疾苦,并亲自过问他们生活、就业的每一细节。他是中国残疾人最贴心的朋友。
在王鲁光同志担任基金会重要领导职务期间,基金会的整体工作得到了很好地发展,特别是残疾人体育事业、残疾人就业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1987年,他协助邓朴方同志主持了大规模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积极筹备并成立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使中国残疾人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4年,王鲁光同志作为基金会换届领导小组重要领导,他组织工作人员学习贯彻《基金会管理条例》,研究基金会的发展方向,大胆提出构想,积极采取措施,为基金会二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在他入院治疗期间,还多次为基金会以及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为中国残疾人事业贡献出了最后的余力。
王鲁光同志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开拓,以他的真知灼见,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倾其毕生精力。
王鲁光同志以他对中国残疾人事业无比虔诚的热情,以及他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在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当中树立了楷模,并在他们当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深受人们的爱戴。
王鲁光同志在致力于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同时,还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广泛的社会活动中,他直接参与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筹建工作,并一直担任副理事长;筹建了北京十一同学会,并始终担任会长,在“同心、同德、同助、同进” 的会训感召下,带领同学会开展了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多种多样的助学助教活动,充分发挥了同学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努力下,带领同学会先后举办了“金秋将军日”、老将军座谈会,97年在北京朝阳公园建立了有几百位老将军植树的“将军林”。在有关人士的支持下,在“将军林”前矗立了巨型纪念碑---“耕耘”,并为母校建起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将帅语林墙。
在“98抗洪”期间,与中华慈善总会共同组织同学及社会各界人士为灾区募捐。这些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北京十一同学会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社团。
王鲁光同志在北京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任监事会监事长的十年里,在他的主持下,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和严格的监事会工作体系,在任职期间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不为个人牟取私利,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德。
王鲁光同志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残疾人事业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