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英夫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原后勤学院副教育长雷英夫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月9日16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雷英夫同志1920年10月生于河南孟津县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革命思想影响,渴求进步,追求真理。在县立中学期间,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学生运动。当学徒时,更加深了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黑暗本质的认识。1938年1月,他考入山西临汾二战区新军第四随营学校,1938年2月底被分配到教导师军士二团七连任政治指导员,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晋西南游击支队。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雷英夫同志到达延安后就进入抗大学习,1939年8月作为优秀参谋人员被派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军事组成员,从事军事情报收集,宣传我军战绩工作。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时期,他跟随周恩来总理进行统战工作,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不畏各种阴谋威胁,不怕流血牺牲,积极宣传我党我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的伟大胜利,无情揭露反动统治的腐败与无能,为我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41 年3月他回到延安,担任军委作战局华北科副科长。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调任作战部资料室副主任兼《解放日报》专论委员会委员,1943年任叶剑英参谋长的军事秘书等职。在这期间承担了大量的情报收集、整理、汇总,为《解放日报》军事副刊编辑组稿,并为朱德总司令、叶剑英参谋长撰写了大量讲话草稿和报告提纲等工作,他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积极负责,工作富有成效,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解放战争初期,雷英夫同志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执行处科长、副处长、代处长,后他主动提出要到前线去工作、去战斗,经组织批准历任华东野战军十纵八十七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福州军管会军事部副部长,二十八军八十三师参谋长等职。他作战英勇顽强,指挥果断,战术灵活,作风顽强,敢打硬仗恶仗,先后率部参加了粉碎敌人重点进攻,外线出击,以及开封、瞧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解放福建等诸多战役。他不畏艰难险阻,哪里战斗最残酷就指挥在哪里;他舍生忘死,哪里战场最危险,就战斗在哪里。在四年多战斗生涯里,雷英夫同志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转战南北,战功卓著,表现了高超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雷英夫同志调任总理办公室任军事组组长和中央复员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军委作战部作战局副局长及总参谋部作战室主任,军委兵工委员会秘书长,后任总参谋部作战部一处处长、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兼总参谋部防突小组办公室主任。这期间担负着复员、整编、兵工、作战、外交等诸多工作,他政策水平高,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面对繁重复杂的工作任务,毫无怨言,日以继夜,兢兢业业的工作。他曾作为中国党政代表团、政府代表团、军事代表团的成员、顾问出访了苏联、波兰、瑞士、朝鲜等10余个国家,先后两次参加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外交事业不辞辛劳,四处奔波;他曾作为我国优秀军事指挥员被送往苏联学习现代联合作战军事理论,回国后运用自己深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实战指挥经验,叁与指挥了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炮击金门和边海防斗争等,指挥果敢,能谋善划。雷英夫同志不懈奋斗,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中,雷英夫同志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长达十年之久,但他始终保持了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
雷英夫同志得到平反后到后勤学院工作,忠诚军队的教育事业,积极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身作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直到离休,他深为不能为党、人民、军队做更多工作而抱憾。
雷英夫同志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55年7月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85年7月离职休养。
雷英夫同志鞠躬尽瘁,六十六年如一日,将毕生的精力、智慧和才华无私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忠于人民军队。他坚决拥护和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1989年的北京政治风波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真理。
雷英夫同志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畏艰险,雷厉风行;襟怀坦白,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具有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操和优秀品德;他好学不倦,勤于思考,博览群书,文化修养深厚。他党性坚强,顾全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廉洁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