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 罗 克 年 谱
时间 年龄 内容
1942年5月1日 出生 遇罗克出生于北京,家住北京东城区水獭胡同12号,与北京五中一墙之隔。
1948年 6 在府学胡同第一中心小学上学。
1952年6月1日 10 春夏之交,父亲遇崇基受“三反”“五反”的影响,蒙受不白之冤,关押于北京半步桥监狱,母亲杨秋林也受牵连,被隔离审查。
1954年 12 全家迁居至东四北大街519号。同年遇罗克考入北京第二十五中学。进入中学后,遇罗克经常给弟弟妹妹们讲故事,并让他们一起演遇罗克自编的木偶剧、皮影戏及根据小人书改变的话剧等。遇罗克还在一张16开的白纸上连写带画制作“小报”。
1956年 14 参加象棋比赛,获得北京少年组亚军。
1957年夏季 15 父母双双被打成“右派”。遇罗克去安慰刚刚做完检查的母亲:“妈妈,我相信您是个好人,受委屈的不是您一个人。”父亲在良乡受到整肃,母亲担心父亲,遇罗克乘火车到良乡水电部电管局看望父亲。后来父亲再次被羁押到半步桥监狱。母亲被安排在密云水库“监督劳动”,遇罗克为了安慰母亲,让弟弟妹妹每人各写一封信寄给母亲。遇罗克偶然做临时工得到5元钱,自己舍不得用,冒着严寒独自骑车去父亲所在的北苑教养所,并把钱留这那里,父亲以为是妻子给的钱,直到遇罗克牺牲后,父亲才知道真相。
1960年 17 遇罗克高中毕业,高考成绩优秀,语文、数学都是最高分,但因家庭出身问题落榜。全家陷入经济最拮据的时期,全家仅靠母亲70元的工资维持生活。为了节省房租,退掉部分房屋,仅留三间北房。遇罗克希望自己有一个独立的小屋,于是在妹妹遇罗锦的帮助下,把煤屋改成遇罗克的书房。
1961年2月6日 19 遇罗克高考落榜后,去红星公社旧宫大队菜园小队插队。
1962年 20 散文《蘑菇碉堡和菜花老人》发表于《北京晚报》;影评《是古代歌仙还是现代歌手》发表于《大众电影》;大鼓词《焦裕绿演戏》被北京曲艺团采纳并演出。
1962年夏天 20 和叶式生等几个人一起参加高考。遇罗克报考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1962年8月24日 20 当天下午接到通知,遇罗克等人皆因“出身问题”落榜。
1962年冬至63年初春 20 受当时市文联同志鼓励,遇罗克创作热情高涨,和别人合办“小报”,他写下《涿县纪行》。
1964年初 21 在农村插队期间,由于经常看书都看到后半夜,得了神经衰弱,离开农村,回到城里。临行前,留诗于墙上:物去人飞陋室留,斯人知唱不知愁。欲问斯人今何去,远到天边撼地球。”
1964年3、4月间 21 遇罗克被分配到科技情报所做编写资料的合同工。后又到蒋宅口小学和小牌坊胡同小学当代课老师。皆因“出身”问题被辞退。后到人民机器厂当学徒工。
1966年初 23 针对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遇罗克写了《从<海瑞罢官>》谈历史遗产继承》,给《红旗》杂志和《北京日报》寄出,皆退稿。他在日记中气愤地写道:“报纸上一些无聊文人大喊:“吴晗的拥护者们,态度鲜明地站出来吧!今天有篇态度鲜明的文章,又不敢发表。”后又给《文汇报》寄去一篇15000字的文章《人民需要不需要海瑞——与姚文元同志商榷》,虽然发表,但改了标题,删减到3000字,并寄来稿费,遇罗克把稿费退回,并写了封抗议信。
1966年8月份 24 遇罗克在人民机器厂因出身问题和写反对姚文元的文章,而受到“专政”,关押于厂里。
1966 年8月14日 24 写下《出身论》初稿。
1966年8月26日 24 在日记中写道:“我想,假若我挨斗,我一定记住两件事:一、死不低头;二、开始坚强最后还坚强。”
1966年8月28日 24 遇罗克将自己的日记交给妹妹罗锦。
1966年8月29日 24 妹妹罗锦将遇罗克的日记和自己的日记及母亲的多张照片藏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内一厕所对面的门后。
1966年8月30日 24 全城戒严,毛泽东接见红卫兵。所藏日记全部被公园管理员移交公安机关。当天,遇罗锦厂里的领导找其谈话,质问“日记”的事情。
1966年8月31日 24 母亲厂里的红卫兵来到家里抄家,遇罗克正跟红卫兵激烈辩论,并遭到殴打和辱骂。后又被机器厂的红卫兵带走。
1966年9月份 24 遇罗克刚刚被解除“专政”,就着手修改和补充《出身论》。
1966年11月份 24 弟弟遇罗文去广州串联,住在同福中路小学,油印条件方便,写了反血统论的传单,言根据回忆写了三千字的《出身论》,贴在广州市街头,引起强烈反响。的把油印件寄给遇罗克,罗克不同意署名“呐喊战斗队”,并指出“呐喊固然需要,以科学态度埋头工作岂不更好?我希望全国每一个家庭都能组织一个出身问题研究小组,踏踏实实地认真研究一下家庭出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