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奇·年谱
  • 2001.01.1
  • ⊙附陶成奇老师论文两篇 邢邵的“解衣览虱”与阿Q的因虱斗殴 -----教学随感录(一) 《北齐书﹒邢邵传》有这么一行文字:“士无贤愚,皆能顾接,对客或解衣览虱,且与剧谈”。对“解衣览虱”者是谁,似乎存有两种意见。我市98高考模拟卷(一)第16道就是以两种译法入题,让学生判辨正误的:一是“对客人中解衣捉虱的人”;一是“对着客人有时解衣捉虱”。参考答案即以前一种译法为正,判后一种译法为误。依笔者的愚见,后一种译法倒是对的。 两种译法关涉到古汉语的语法和虚词用法,也关涉到古代社会的文化常识(礼义习俗),所以不揣浅陋,谈谈我的看法。 先看语法和虚词。从“士无贤愚”到“且与剧谈”整个句子,包含了四个分句,组成一个二重复句: 士无贤愚,‖(邵)皆能顾接,︱对客或解衣览虱,‖且与剧谈。 条件 并列 并列 第一层说了两个方面:先介绍邢邵的不端架子,对士人,不管有无才识,他都能平等接待:再介绍他接待客人时的放达从容,侃侃而谈。 如果把“对客或解衣览虱”译为“对客人中解衣捉虱的人”,显然是将“解衣览虱”处理为“各的后置定语,“对客或解衣览虱”也就只能算作一个介宾短语。这样一来,虚词“且”又作何解呢?倘说是连词,它有大可能用来连接一个短语和一个分句;倘说是副词,释为“尚且”,却又找不到与之呼应的后续句。 按此“且”字,刘淇《助字辨略》云“且,两务之辞,言方且如此,又复如彼也”。如:遵冯几口占书吏,且省官事(《陈遵传》)。以此解去连接两个分句,译为“(邵)有时一边)对着客人解衣捉虱,一边与他们畅谈”方觉通顺合理。 再说,古汉语的定语后置与宾语前置一样是有条件的,或者说要有一定的语法标志。且看下面定语后置的例子。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陈涉世家》)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冯婉贞》)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例1后置定语后面,用“者”煞尾;例2中心词与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再用“者”煞尾;例3中心词与后置定语中间加“之”,表示定语后置。而“对客或解衣览虱”一句中,则没有任何可资辨识的语法标志,这很难认定它是个定语后置句。 此外,对照原句我们发现,译句“对客人中解衣捉虱的人”还有一处难以说通的地方,即把句中的文言虚词“或”归属于无定代词并不符合古汉语的语言习惯。对无定代词“或(不管其前面有无先行词)的用法,王力《古代汉语》解说得很清楚:“这个‘或’字通常用来指人,而且只用作主语”。所以把它当作后置定语的中心词,再去充当介词“对”的宾语,是讲不通的。如果我们把“或”认作副词去充当“解衣览虱”的状语,译为“(邵)对着客人有时解衣捉虱”,就没有梗塞不通之感了。 综上所述,从虚词的用法和文言语法的角度看,“解衣览虱”者该是邢邵而非来访之客。现在我们再从古代社会的礼仪习俗来讨论“解衣览虱”者为邢邵是否合乎情理。 按如今社交场上的礼俗,倘某君在大快朵颐之余,手持牙签当众搞起口腔卫生来,那一定是大大的不雅,难免被人视为缺乏素养,更有用说当着客人的面解开衣服捉起虱子来了。然而在中国古代社会那习俗却截然不同,当众捉虱非但不是失体面,反而被视为一份放达,一种风雅。《晋书·王猛传》载:“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考扪虱可以传为美事,鲁迅先生《魏晋风度及文章和药及酒之关系》有这样一段话可资参考:吃药(五石散)之后,“更因皮肤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于穿旧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晋代服五石散的人都为名门望族文人雅士,由此带来的副产品-虱子也竟成了身份、风雅的象征之物。邢邵是北齐人,是否也服五石散虽不可考,但在接待客人的时候,有时耍点名人风度,对客“解衣览虱”侃侃而谈,自在情理之中。《北齐书》之所以这样写,正是要表达邢邵的任情放达的性格。 了解此古代文化常识,不只对读懂文言是必要的,就是在阅读某些现代文学作品的时候也有同样的必要。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深入把握作品丰富的内涵。 譬如我教鲁迅的《阿Q正传》(节选),班上曾有位学生问我:“为什么阿Q说“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这问题问得聪明,却也够“刁钻”。如果光用“这表明阿Q的愚昧,是敌我不分的表现”之类的作答,未免太原则而失诸空泛。须知“世界上本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阿Q之所以“不留”王胡,总有其具体的实在的缘故吧。 且看《阿Q正传》第三章中的一段描写: 阿Q也脱下破夹袄来,翻检了一回,不知道因为新洗呢还是因为粗心,许多工夫,只捉到三、四个。他看那王胡,却是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三个,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的响。 阿Q最初是失望,后来却
  • 浏览:23【定位
    修改】【取消
  • 次序:88
    [一级定位]
陶成奇·年谱
  • 2001.01.1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谈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 古人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毫不感兴趣,那就会把它认作是一桩苦差事,别说奢望他们会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那种恒心和磨劲,就职连课堂听讲也会无精打采几欲昏睡。二三十年的教书生涯中,我碰到过不少资质上乘,数理化优秀而语文成绩却不怎样的学生。他们中大多的人常有这样的想法:学语文,就是课堂上听老师讲讲,临考前又参照课堂笔记看一通书,但求过得去,绝不指望得高分。平时练习也常是一副苦全兮兮的神情,乃至敷衍了事,实在没有做数理化题目时那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激情和喜悦。有时他们还反过来问我:你说,该怎样学好语文?遇到学生如此讨教秘决,仓猝间,我也只有瞠目结舌,为之语塞。于是我又想起那句老生常谈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也不像是突发的灵感似的玩意儿,得靠后天的持之以恒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我觉得老杜的两句诗颇有启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看那春雨滋润万物,总是随着柔和的春风悄无声息地降临,密如牛毛,柔如绵丝,却又通宵达旦,无处不到,让庄稼全身心地承受以茁壮成长所必需的琼浆玉液。我想倘若将老杜的这两句诗用作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或许比笼统的说理,比一味的强化训练,比一厢情愿的能力迁移练习更管用得多。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稿的爱好,并激发他们学习的愉悦情绪,教师确实应如春雨那样随机引发,潜移默化。有感于此,笔者本着同行共切磋,“疑义相与析”的想法,不揣浅陋谈几条在这方面的操作之法,作为引玉之砖。 1、 讲求讲课艺术,2、 让学生从教师身上领略到语文的魅力。学生对语文的兴趣,3、 毋庸讳言,4、 很大部分来自语文教师的“身教”。教师讲课用语准确丰富,5、 讲析精要含蓄,6、 板书整洁漂亮,7、 不8、 仅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9、 也是诱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的必备10、 条件。有幸观摩几位同11、 行的优质课,12、 他们或幽默风趣娓娓道来,13、 或旁征博引心骛八极,14、 或点到为止引而15、 不16、 发,17、 或分析入里探幽发微:异曲而18、 同19、 工,20、 都是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敢说这些老师身上所展现的语文素养以及精湛的课堂艺术就是一种足以使学生心向住之的魅力。也正是这种魅力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反之,21、 如果教师的讲课只是照着教学参考书死搬硬套而22、 又语言无味如同23、 嚼蜡,24、 那么学生对语文学习作何感想也就可想而25、 知了。记得今年五月嘉兴一中的王晓红老师来平湖中学开课,26、 上课伊始,27、 王老师引一首“金平湖,28、 银嘉善”的民谣作自我介绍,29、 简简短短,30、 质朴由衷,31、 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32、 讨得了学生的好感。讲课中王老师富有魅力的语言,33、 精炼有序的板书和声情并茂的朗读更叫同34、 学折眼。课后,35、 我听学生私下议论说“灵,36、 真灵!”我想这堂课无疑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7、 精心设计例句,38、 务去陈而39、 求新。语文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本身比较枯燥或抽象的内容,40、 比如语法部分就是如此。还有一些内容,41、 本身未必枯燥,42、 但由于教师手头的资料大同43、 小异,44、 许多例句面目雷同45、 ,46、 也激不47、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48、 比如修辞部分就大体如此,49、 愈是遇到这样的部分,50、 就愈要我们独具匠心化枯燥为有趣,51、 变呆板为新奇。编得好就能让学生觉得看似无味的知识原来竟颇有趣味,52、 从而53、 产生钻研下去的兴趣。我教紧缩复54、 句,55、 就曾采用过学生爱唱的流行曲中的一个句子“一见你就笑”为例。我先在黑板上写了“(只要)一见你(,56、 )(我)就笑。”而57、 后提问是什么复58、 句,59、 再擦去括号中的文字和标60、 点,61、 告诉学生简缩之后它仍然是一个条件复62、 句,63、 我们称之为紧缩复64、 句。看到黑板上的紧缩复65、 句之后,66、 大多学生都笑得很开心,67、 此时我又趁热打铁搞了个突然袭击,68、 叫一位学生上来对这个句子标69、 出两种不70、 同71、 的读法。然后让大家明白倘离开了一定的语境,72、 这孤立的一句话就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讲超前夸张的修辞格,73、 我也干脆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中的歌词“吐鲁番的葡萄熟了,74、 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临末我再启发学生:当你去作客用餐时,75、 常会说“满桌子的菜,76、 我看看都饱了”,77、 这就是你们用得相当娴熟了的超前夸张。由于选用较新又较切78、 合学生生活的例句,79、 课堂的空气
  • 浏览:24【定位
    修改】【取消
  • 次序:88
    [一级定位]
纬度
经度
缩放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