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光覃·年谱
  • 1915---1992
  • ⊙ 话剧表演艺术家刁光覃 五十年代,北京话剧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引入注目的艺术形象——曹操。它不是传统戏曲中的“大白脸”,而是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儒相。话剧《蔡文姬》的演出轰动一时。人们交口称赞曹操扮演者演技精湛,赞扬他为话剧表演民族化的探索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就是著名话剧演员刁光覃同志。 刁光覃,原名刁国栋 1915年生于河北省束鹿县王口镇。 十几岁开始演戏,五十年来,在话剧舞台上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说来也有趣,刁光覃的舞台生涯开始于一次普通的小学生演讲比赛。那时他才十几岁,刚从河北老家来到北京,随着开绸缎庄的父亲生活。他在育英小学读书,是学校里有名的体育积极分子。因为经常在户外锻炼,脸晒得黑黑的,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黑人牙膏”。大家都说:“‘黑人牙膏’将来准是干体育的,没错!”也许是由于经常在体育场上出头露面的缘故。一次学校组织演讲比赛,班里选了他去参加。这可急坏刁光覃。他从《作文尺牍》里选了一篇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临到上场时,他却觉得嘴里烧,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是谁推了一把,他便稀里糊涂地站在了几百名同学面前。说也奇怪,这一下他倒镇静下来,放开喉咙尽情地讲开了,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他被评为全校第一名。事后刁光覃说:“我第一次体会到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感觉竞是那么舒服,其乐无穷。”从此他与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育英中学是教会学校,每年圣诞节都要举行庆祝。 刁光覃上初中一年级时的那次圣诞节,老师选中他扮演圣诞老人。他穿着一件大袍子,戴个尖尖帽,眉毛、胡子都粘上白棉花,背着装满礼物的大口袋,一步步向大家走来。虽然只是来回重复着一句台词:“祝大家圣诞节快乐!”刁光覃却煞有介事地竭力憋着低嗓门学老头,招得同学们又喊又笑。他自己更是兴奋不已;觉得画片上那个洋老头通过自己变成活的人了,这真是一种享受!他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梦幻的、神奇、浪漫的新天地,他深深地迷恋上了演戏这一行。 从此,刁光覃贪婪地吸收着一切有关戏剧的知识。他几乎天天跑去看电影,看文明戏,看京戏,京剧科班“富连成”的演出,他几乎场场不漏。他从这些传统文化中汲取着营养,同时也更坚定了要做一个演员的决心。 那时,育英中学在正课之外设选修课,内容有音乐、京剧、新剧、书法、绘画等等。当时新剧尚未被人重视,选修的人寥寥无几,只有刁光覃和查强麟(即现在的著名导演夏淳)最积极最坚决。他们认真地从赵宝田老师那里接受戏剧启蒙教育,连大年三十也不回家,找到老师住处一谈就是一个通宵。后来赵老师组织学生剧团时,他们当然地成了基本成员。 刁光覃演出的第一个话剧是田汉的《南归》,那时除专业剧团外,业余剧团几乎没有男女同台的,刁光覃和夏淳却大胆地从女子中学请来两位勇敢者。他们十几个学生同心协力、认真严肃地演出了不少优秀剧目,一时倒也小有名气。刁光覃为此倾注了全部心血。布景、灯光、道具、化妆,他样样都管。有一次戏排好了,没钱买布绘景,他就跑到父亲的绸缎庄里,跟伙计连磨带泡,扛回六匹白布,说好先赊账,等卖得票钱后照价归还。谁知那次上座不佳,收回的钱少得根本还不起布钱。刁光覃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告饶,才算了结了这桩公案。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不久,北平失陷。刁光覃实在无法忍受那低眉折腰的“顺民”生活,毅然决定出走。他从天津登上了英国怡和公司的“浙江号”轮船,向着上海驶去。途中“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船上已经组织起来的平津流亡学生向船长几经交涉,迫使轮船改道山东虎头崖靠岸。随后刁光覃乘火车来到了南京。南京城里抗日救亡热情高涨,青年学生纷纷组织起各种救亡团体,奔向工厂、农村宣传抗日。刁光覃于当年9月加入“首都平律学生救亡宣传团”,在安微无为、合肥和淮南一带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这是一个由地下党领导的进步团体,刁光覃在这里接受了党的教育,并且把戏剧事业和抗日救亡的革命工作联系了起来,这对他后来走什么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38年“宣传团”被国民党强令解散。刁光覃想起早些时候听说过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便决心北延安,投奔“鲁艺”。这年7月,他和老同学夏淳一起,带着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介绍信和“宣传团”剩下的一点灯光器材及幕布等,踏上了去延安的旅程。谁知道,火车刚走到河南驻马店,铁路就被日军切断了。他们只好原车返回武汉。在衣食无着的困境之中,他们打听到上海抗敌剧团在武汉设有留守处,马上找上门去。在那里他们见到了宋之的、郑君里等同志,得知国共合作,将要成立隶属于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十个演剧队;郑君里问刁光覃愿意不愿意参加
  • 浏览:26【定位
    修改】【取消
  • 次序:1
    [一级定位]
纬度
经度
缩放
民族脊梁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